当前位置: 学工动态 正文

【绵阳校区】心即理--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成功举办教师沙龙活动

浏览量:4442 时间:2016-10-21

 

20161021153807_2512_副本.jpg

2016年10月17日星期一下午,在蒲公英成长中心举办了以“心即是理”为主题的活动,常荣,陈礼花,孙德红,邹琴,颜芳老师与在座的学生发展中心全体老师交流学习心得。

 首先,邹琴老师引出本次活动学习和交流的主题。她提出了以下重要观点:一是构建意义比聚焦问题重要。二是反思而不是反对。三是回应而不是回答。四是走心比讲理重要。五是不知道比知道重要。六是当事人比专家重要。

 在谈到如何从当事人口中了解事情的情况时,她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带着不知道的谦卑的心态去和当时对话。二是推崇多远的答案,意义可以构建(不知道也不可能真正知道)。三是心即是理,不知是道,慢即是快(心外无理,心即理)。这三个观点的中心要义是尊重当事人。

 然后,常荣老师对这三个观点进行补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她说:“这三个观点可以实际运用于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指导中。”当辅导员和学生对话时,辅导员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倾听,好奇地听。学生是当事人,老师要尊重当事人说的事实,以好奇的心态对待学生反映的情况。二是欣赏。三是信任。信任是一个过程,信任学生,更是信任自己,越有利于辅导工作的展开。四是专注。

 紧接着分享的老师是陈礼花老师,她先举了几个简单的事例再结合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事例,为大家分享了工作经验和新方法,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出新思路。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颜芳老师提到,要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可以借助“家庭治疗”的手段。她说,当辅导员和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生活情时,家长和老师可遵循“三句话”原则,相互理解,促成事情解决。

 最后孙德红老师分享了“教练式”教育方法。老师通过询问的方式让学生觉察自己的盲点和潜力,而不是直接给出建议。老师可以通过“Grow”模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增强创新能力。

 在沙龙活动结束之际,老师们交流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党委副书记黄琳博士和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高亮老师肯定了本期沙龙活动为辅导员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全体老师对学生育人工作更用“心”。

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

李霁虹

201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