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校区】勿以善小而不为 ——记11.22-24热贡艺术展览
浏览量:5466 时间:2016-11-29
“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刘备托孤遗诏里的句子。所谓“善小”,是一种语句上的倒装,也就是“小善”,小小的善行。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举手之劳”或者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多也可归至于此。刘备借此教导阿斗:行虽微小,善心乃大,可以为之。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遵从“礼孝”,而礼孝的根基就是“善文化”。所以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心向善的人,举手投足之间,一笑一颦,皆有善美,这样的人在家必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出外也必定心存慈悲、有礼守德。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不一日三省,也需要时常修正自己,对善念身体力行。如果小善,不能发心做好,又怎么可能有大善之举呢?即使有,那样的举动也不是纯粹的善,比如作秀般的慈善。因此可说,“小”—才是善的根本。
在西方的感恩节里,我们配合新的一期A+讲坛的主题——“唐卡艺术”,举行了一个为期两天的展览。说是展览,无非就是借学校宾馆的大厅或摆或挂了十多幅作品,这其中以艺术生的作品居多,而这样的展览,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有,多是学业成果展览,让学生们藉此交流作品心得,鞭策自己在学业上更进一步。而这次的展览,主题是“唐卡艺术”,为达到助全校师生既能从专题讲座中收获理论知识又能从实践观摩中提高艺术认知,我们煞费苦心,从著名的唐卡之乡——热贡请来了四幅成品或半成品的绘画作品。
而四幅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尺寸最大的一幅文殊菩萨像。它的作者是有热贡唐卡画师代表之称的白玛东智先生。
宗喀?白玛东智,男,藏族。1975年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华隆县金源藏族乡的唐卡世家,属宗喀十三族中的革砸族(其家族的瑜伽师杨本等三位画师是宗喀艺术中最有代表的人物)。先生现任青海省唐卡艺术协会会员、宗喀唐卡艺术协会会员、化隆县文联唐卡艺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白玛东智从小受家庭熏陶,对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早期跟随祖父东智才让学习佛塔/坛城尺度、彩粉坛场制作、酥油花制作等民艺,受到众人高度赞誉。
1992年2月,开始在上师赛智雅尕耿敦阿旺丹德尔怀桑波(世称白日光大师)座下正式学习唐卡绘制技艺。经过六年系统全面的苦学,获得了上师亲自颁发的具有高水平技术资格的“唐卡画师毕业证”。
1997年5月,在著名画师宗者拉杰先生的召集下,白玛东智前往青海黄南热贡参与《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创作。随后又在当代画家东智才旦和彩绘大观创作者宗哲拉杰、巴燕切吉仁增,热贡大师曲智等画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精进了唐卡绘画艺术。白玛东智对上能虚心请教,对同辈也能谦虚向学,汇他人绘画长处于一身。为突破自己的画法,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现如今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宗喀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部分作品被国内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塔尔寺等收藏,此外,美国、香港、台湾以及内地的广大艺术爱好者也多有收藏。
听闻这次在我校拟开展唐卡艺术讲座,白玛东智先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并从自己的画苑中亲自选调了四幅不同规制和人物造型的作品,希望帮助我校师生近距离地了解和体验唐卡艺术的魅力。这四幅作品中,一幅是标准尺寸的“文殊菩萨”,两幅中小尺寸的是“释迦牟尼”和“莲花生大师”,还有一幅小尺寸的“白度母”。
文殊像采用的是卷轴画装裱,为白玛东智老师独立完成的作品。在实地展览中,观赏者得以近距离地观摩,大到神态、色泽,小到发肤、装饰,一花一草都精细无比,震撼人心!
两幅中小尺寸的半成品,只差最后的装裱,虽不及文殊像看起来大气,但是仔细观摩时,也不得不叹服唐卡绘画艺术的精妙。因无论是从人物造型还是色彩搭配,服饰上的云图细纹,法器上的人头表情,都称得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更找不出一丝一点的瑕疵。
要空运这样价值斐然的艺术品,配合我们的公益讲座,只为提高感兴趣的师生的认知,对于寻常人是很考量的!但即便是这样的小型公益文化活动,白玛东智先生也表达出了不俗的看法。他认为:唐卡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藏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如果能够为达成这样的愿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他这样的艺术传承者责无旁贷的事情,这本身也是一种“善”缘!
言至此,我们才将整个讲座活动和展览定名为“寻缘”——唐卡艺术!
诚然,“勿以善小而不为”。无论是白玛东智先生还是主讲嘉宾—多吉巴桑老师,两位杰出的唐卡绘画家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如何“善小”,这既是艺术家的修为,更是个人的一种修养。但愿这场关于唐卡艺术的活动,能像春天播下的一颗种子,经过漫长的风雨期,最终在年轻学子的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也从每一个当下开始……